易经中的阴阳协调什么意思

相传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作八卦。他所创造的八卦符号,最基本的是有“- -”和“—”两个符号,分别叫做- -(阴爻)和—(阳爻)。《系辞传》中讲:“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里面的两仪指的就是阴与阳。两仪,就是指一切可以二分的,相对的事物发展规律。比如:天地、日月、昼夜、寒

相传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作八卦。他所创造的八卦符号,最基本的是有“- -”和“—”两个符号,分别叫做- -(阴爻)和—(阳爻)。

《系辞传》中讲:“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里面的两仪指的就是阴与阳。两仪,就是指一切可以二分的,相对的事物发展规律。比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上下、男女、左右等,这些都可以分阴阳。代表阳的事物就有:天、日、昼、暑、上、男、父亲、单数等;代表阴的事物就有:地、月、夜、寒、下、女、母亲、双数等。那对于人体来讲,理智为阳,欲望为阴;放下为阳,执着为阴。对社会来讲,大众为阳,小我为阴;公益为阳,私利为阴;对家庭来讲,夫为阳,妇为阴;健为阳,顺为阴……

《易传》中多次使用阴阳二字,并将它们看作是相互对应、统一因而决定了事物变化的两种因素,阴阳和谐成为《易经》首要解释系统。

首先,阴阳和谐体现了宇宙整体的和谐与秩序性。比如《彖传》中讲: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这就把乾坤看作是象征天地的符号,天地承顺关系体现了宇宙整体的和谐,而这种承顺性的和谐也是万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前提。

在这种和谐中还是有差别,对立与矛盾存在。比如《系辞传》开篇就讲: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彖传》又讲: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表明万物的协调最终都会体现在“太和”上,这是一种最高的和谐状态。

然而,《易传》中又将宇宙中的和谐之道概括为阴阳之道: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也就是说,确定了天地之道,天地之道里面就包含了阴与阳两个方面,一阴一阳的矛盾,就称之为“道”。开创万物的就是“善”,成此道者孕育万物就是“性”。

其次,整体和谐还包含了阴阳的相互交感或者是变易,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都会因其阴阳交感,而生生不息。

比如《泰》卦,它的卦象是坤上乾下,地天泰,天在地的下面,属阳;地在天的上面,属阴。呈现出来的现象就是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二气交感,万物化生。

《彖传》的解释是:

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易经中的阴阳协调什么意思

《咸》卦,卦象是兑上艮下,兑为阴,艮为阳,阳在下,阴在上,阴阳二气才能够发生交易效应。天地以阴阳二气相交生万物,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人类社会以男女两性的交感而家道亨通,表现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和谐。

《彖传》的解释是: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通过《易经》的“经”和“传”,我们可以看到阴阳不仅具备万物内在的本质属性,而且还具有最根本的“道”与“理”的属性。阴阳和谐思维在《易经》中表现为四个层次:

第一、宇宙自然的关系。《说卦传》讲: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第二、人与自然的关系。天地为自然,人为自然而生。《系辞传》说: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人道的“仁义”,天道的“阴阳”,地道的“刚柔”,合为一体,天地人圆融会通。

第三、人与人的关系。《说卦传》讲: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主张的的“保合太和”与“同人”之道。

第四、自我的修养。《系辞传》说:

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

主张身心平衡,提倡君子之策。

总之,阴与阳的对应、统一、和谐贯穿《易经》,是《易经》的精髓和灵魂。

原创文章,作者:凯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rixz.com/bazi/101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