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可能曾有条流淌十万年的河 有证据吗

地球是我们目前唯一能生存的星球,而地球的资源也在一日日的被消耗掉,总有一天不足以支撑人类的需求,因此我们对其他星球也一直在探查,近日发现火星上可能曾有条流淌十万年的河的首个证据?那么下面就由星座知识为大家揭晓这个证据吧!  火星上可能曾有条流淌十万年的河  尽管现在的火星是一片沙土的星球,看似没有任何生机,但从火星表面图像我们知道,火星上也曾湖泊纵横,有大量流动的水。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5日

  地球是我们目前唯一能生存的星球,而地球的资源也在一日日的被消耗掉,总有一天不足以支撑人类的需求,因此我们对其他星球也一直在探查,近日发现火星上可能曾有条流淌十万年的河的首个证据?那么下面就由星座知识为大家揭晓这个证据吧!

  火星上可能曾有条流淌十万年的河
  尽管现在的火星是一片沙土的星球,看似没有任何生机,但从火星表面图像我们知道,火星上也曾湖泊纵横,有大量流动的水。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5日报道,荷兰科学家发现了一条已在火星上流淌了十多万个地球年的河流首个证据。

  首个证据
  乌得勒支大学的弗朗切斯科·塞勒及其同事在火星海拉斯(Hellas)盆地西北缘发现了一块高高的岩石峭壁,其似乎是由一条古老河流的水流缓慢形成。
  研究人员指出,随着河流不断流动,沉积物会逐层堆积。新发现岩石露出地面的部分“露头”高200米、宽1.5公里。要想形成这种大小的露头,需要一条活跃了至少10万个地球年的河流不断的流动和沉积。
  研究小组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侦察轨道器上搭载的超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照相机提供的卫星数据发现了该露头,这个照相机以25厘米/像素的分辨率拍摄火星图像。
  塞勒说,火星卫星图像通常仅限于鸟瞰,因此我们只能获得沉积物顶层的快照。“但这次我们很幸运,因为这个悬崖以正确的方式露出了‘真容’。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分析隐藏的岩层,然后,我们对该区域进行了3D重建。”
  塞勒解释说:“要形成这些200米厚的沉积物,需要能够保持大量液态水的环境。”这意味着水将全年日夜不休地流淌,这表明火星曾经拥有一个与地球上的类似的由降水驱动的水循环。
  海拉斯盆地位于火星南半球,曾经拥有一个大湖以及一系列河流和三角洲。塞勒说:“这些地质区域对于我们在火星上寻找古代生物的证据至关重要。”
  他补充说,定于今年7月或8月飞往火星的NASA的“毅力”号漫游车将调查火星上其他地区的类似岩石沉积物。

  火星介绍
  火星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

火星上可能曾有条流淌十万年的河 有证据吗

  火星直径约是地球的一半,体积为15%,质量为11%,表面积相当于地球陆地面积,密度则比其他三颗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还要小很多。以半径、质量、表面重力来说,火星约介于地球和月球中间;火星直径约为月球的两倍、地球的一半;质量约为月球九倍、地球的1/9,表面重力约为月球的2.5倍、地球的2/5。

  火星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第四颗行星(前三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相近公转一周则花两倍时间。在西方称为战神玛尔斯星,中国则称为荧惑星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时常变动。其橘红色外表是因为地表被赤铁矿(氧化铁)覆盖,英文里前缀areo-即为火星,火星曾经被认为是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行星。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与地球相比,地质活动不活跃,而另一个独特的地形特征是南北半球的明显差别:南方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方则是较年轻的平原火星两极皆有主要以水和冰组成的极冠,而且上面覆盖的干冰会随季节消长。

  火星到地球的距离
  近距离约为5500万公里,最远距离则超过4亿公里。两者之间的近距离接触大约每15年出现一次。1988年火星和地球的距离曾经达到约5880万公里,而在2018年两者之间的距离将达到5760万公里。但在2003年的8月27日火星与地球的距离仅为约5576万公里,是6万年来最近的一次。

  不过据天文学家推算,在从公元1600年到2400年这800年间,火星与地球的近距离只能排在第三位。根据推算结果,到2366年9月2日,两者之间的距离将为约5571万公里。而到2287年8月28日,两者将更为接近,距离为约5569万公里。

  一般来说,火星和地球距离近的年份是最适合登陆火星和在地面对火星观测的时机。

相关文章推荐:
2020年宝瓶座η流星雨时间
2020年4月流星雨 天琴座流星雨时间预告
2020年象限仪座流星雨时间
2020流星雨大爆发时间表
2020年星象 土木冥的碰撞

原创文章,作者:凯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rixz.com/xingzuo/185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