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测试方法总结

话题:软件测试 项目总结怎么写啊?高手指教下能表达得有条理就可以了。不必介意格式。总结无非就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咯,本人什么时候参加了什么项目的测试这个项目是干什么的我在项目组中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 如何解决的通过这个项目我学习到了什么我要感谢谁谁谁我以后要在什么方面加强此致 敬礼附件一X项目的测试工作到今天算是全部结束了,除了后期维护必要的一些回归测试和用户使用手册的撰写外,整个测试阶段

话题:软件测试 项目总结怎么写啊?高手指教下

能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别管格式了。总结无非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我什么时候参加了什么项目的测试?

这个项目是为了什么?

我在项目组做了什么?

你遇到过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我从这个项目中学到了什么?

我想感谢任何人。

以后应该加强什么?

我在此传达

欢迎

附件一

X项目的测试工作今天全部结束。除了后期维护必要的一些回归测试和用户手册的编写,整个测试阶段已经告一段落。

从10月底进入项目开始,在测试经理的帮助下开始学习编写项目测试文档,到根据文档进行日常的功能测试和回归测试,到整个项目迭代后测试文档的重新架构和整体回归测试,再到最后的统一交付测试。我个人一共提交了244个bug。

在这244个bug的提交和回归过程中,在测试文档的编写和修改过程中,我逐渐清晰了整个项目的逻辑和架构,对项目间复杂交互的理解越来越深,对如何测试项目功能的逻辑也越来越清晰。

我简单说一下项目的知识,经验和教训,以及今后改进的一些建议!

一、对项目的理解

我是今年十月底进入这个项目的。当时测试经理和C已经完成了设置(当时是Admin)部分的测试,于是我直接开始写D的测试文档(当时是从Revenue的报表部分开始,现在是报表模块)。因为跳过了逻辑部分,所以对整个项目的逻辑不是很了解,开始写的测试文档也很简单,就是描述页面布局。我在这里的感受是,当测试人员进入项目前期,项目经理有必要指派专人与测试人员沟通,帮助他们理清整个项目的顺序逻辑。当时C简单给我介绍了一下整个项目。我的感觉是没有足够的交流,我对逻辑的理解相当缺乏。

报告写完一部分,我就直接开始测试3354。结果显然不尽如人意。因为测试人员刚刚编好了模块的测试文档,然后让他测试模块,这样的一个后果就是测试人员会先入为主的觉得自己不需要按文档一步一步来(因为文档是自己写的)。另一个大问题是,如果一个测试人员在文档编写上有严重的缺陷,他仍然无法在测试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缺陷。所以我建议测试文档的编写人和测试人员不要是同一个人,这样有助于发现测试文档构造中的漏洞。

测试完报告后,立即开始编写费用模块的测试文档。这个时候我开始接触到一些逻辑,也就是费用和设定之间联系的逻辑。这时候遇到的问题是最复杂的,需要随时随地和C甚至项目经理沟通。因为之前对主要功能(设置部分)不熟悉,所以这个边交流边写的测试文档可以说是漏洞百出。由于项目时间也很紧,我需要在一周内完成整个费用模块的测试文档,所以最终的文档并不理想。在这里,我觉得还是之前沟通不到位的问题。应该有一个对整个项目非常熟悉的人在编写测试文档之前帮助测试人员梳理整个项目逻辑,而不是一开始就编写测试文档。

然后,我根据自己写的费用文档测试了费用模块,效果并不理想。这里还有一个建议:如果测试人员在刚进入项目的时候没有得到及时的沟通,那么至少要给他一周的时间对主功能(即设置部分)进行完整的测试,通过对比需求手册中发现的BUG和主功能,对主功能有深入的了解。

费用测试完成后,开始整个项目的回归测试。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理清了整个项目的逻辑,开始尝试修改之前的文档。但由于文件量大,文件结构不清晰,时间紧,修改难度大。大部分原因是我经验不足。之前写测试文档的时候,思路太混乱,想到哪里写哪里,导致最后的文档很难维护和修改。

经过回归测试,整个系统的逻辑已经比较清晰。此时项目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迭代,用户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大量功能和名称的添加和修改,以及整个系统架构的重构。测试文件有多处变更(包括结构顺序变更、测试号修改、功能模块名称修改等。),而需求文档没有更改,导致最终的测试文档和需求文档不匹配。这是一个协调的过程。系统迭代后,需求文档要及时随系统修改。

在迭发的过程中,测试基本上是项目改变的地方。这里最大的问题不是在修改的模块中发现bug,而是在修改模块后发现其他涉及的模块中的bug。这种关节BUG的发生可以说是防不胜防,让测试人员很恼火。到现在也没想出解决方案,只能说对模块之间的联系和交互逻辑的理解还需要加深。

迭代结束时,整个系统从头开始倒退,发现了很多以前从未出现过的bug。这期间大家都很苦恼和迷茫,本来运行良好的页面突然出现存储问题;正常功能一更新,突然更新不了了;Excel以前显示正常,但突然显示错误.这些都令人痛心。当然,这些应该都是正常现象。测试人员在测试后期尤其需要提高警惕,不要漏掉任何一个功能点,更不要说任何看似无用的查询、翻页、按键。

最后,交付测试由每个人进行,包括所有的程序员和测试人员。在此期间,除了基本功能的回归测试,还包括并发测试和性能测试(主要由程序员完成)。此外,我已经重新验证了过去提交和更正的所有bug。在并发测试中,我们发现了很多以前单次测试很难发现的并发问题(包括多人一起提交,一起选择,一起修改等。).并发问题可以说是层出不穷,甚至包括在同一台电脑上打开两个页面分别修改的问题(由于我一开始就打开了两个页面进行测试,一个是用户本人,一个是用户代理的委托人,所以前期已经暴露了一些问题),这是测试的一个重点。

在验证过去已经修复的bug时,仍然会发现很多问题,有些是bug本身的问题,有些是bug附带的问题,还有很多与验证相关的问题。这个验证过程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我建议在项目结束的时候,有必要对过去修复的BUG进行仔细的重新验证,短时间内就能收到奇效。

至此,整个项目的测试结束。经过测试,用户提出了一些bug。经过分析,大部分属于用户的一些想法,与测试漏洞无关。整个测试圆满结束。

二。经验和教训

这个项目是我接手的第一个,也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回想起来,我收获了很多。

经验主要如下:

1.学习如何把书中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2.学习如何根据项目演示和需求文档编写测试文档;

3.学习如何根据项目变更修改测试文档;

4.学习如何用英语写文档、提交和验证问题;

5.学习如何梳理项目的逻辑,如何写文档,更深入的测试;

6.学习如何与程序员沟通并获得答案,以便正确提交BUG;

经验教训如下:

1.在写测试文档之前,没有理清业务逻辑,导致前期测试深度不够;

2.写测试文档时,结构不清晰,后期维护修改困难;

3.测试过程中,心态有些浮躁,有些急于求成;

4.考试思维还没有形成,考试过程中的思维有些混乱;

5.BUG优先级定义不充分,导致有时难以继续测试(一些影响进度的低级BUG优先级设置过低);

第三,对未来改进的一些建议

经过这次完整的项目测试,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对于未来项目的测试,我有以下不成熟的建议:

1.测试前,项目经理有必要对测试人员进行培训,让测试人员对整个项目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写测试文档时心中有目标;

2.在编写测试文档之前,您需要定义一个编写规范和标准。大家按照同一个标准写,有利于以后文档的维护;

3.同一个项目功能测试至少要有两个人,可以交叉编写模块测试文档,交叉检查文档,交叉进行回归测试,交叉验证bug。这样有助于避免单人测试考虑不充分的漏洞,产生更多新的想法,互相督促完善文档,提高测试进度;

4.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并发,越早暴露越容易修改;

5.项目后期,除了不留死角,轮流扫每个角落(多人协作),还需要验证过去解决的所有bug,会发现很多没有预料到的bug;

6.对于这个项目,仍然有32个悬而未决的bug,其中大部分是性能和并发问题,以及一些游标、排序和空数据遗留问题。这些看似无关紧要或暂时困难的问题,才是未来亟待解决的关键。

一般来说,在

话题:软件测试的方法一共有几种

有以下四种类型,还有许多其他类型。

1、根据是否检查程序的内部结构分为:

(1)黑盒测试:只关心输入和输出结果。

(2)白盒测试:研究源代码和程序结构。

2、按是否运行程序分为:

(1)静态测试:指在不实际运行被测软件的情况下,静态检查程序代码、接口或文档可能存在的错误的过程。

静态测试包括:

对于代码测试,主要是测试代码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对于接口测试,主要测试软件的实际接口是否与需求中的说明一致。

对于文档测试,主要测试用户手册和需求描述是否真正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

(2)动态测试是指实际运行被测程序,输入相应的测试数据,检查输出结果是否与预期结果一致的过程。

3.按阶段划分:

(1)单元测试是指对软件中最小的可测试单元的检查和验证。

Stud模块指被模拟待测模块调用的模块,driver模块指被模拟待测模块的上级模块。驱动模块用于接收测试数据,启动被测模块,输出测试结果。

(2)集成测试,单元测试的下一阶段,是指将通过测试的单元模块组装成一个系统或子系统,然后进行测试,重点测试不同模块的接口部门。

集成用于检查各单元模块是否能相互配合,正常运行。

(3)系统测试是指将整个软件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测试,包括测试功能、性能以及软件运行的软硬件环境。

系统测试的主要依据是《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文件。

(4)验收测试是指系统测试后期的测试,主要由用户进行或测试人员等质保人员参与。也是软件正式移交给用户使用的最后一道工序。

验收测试分为a-test和beta-test,其中A-test是指由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等共同参与的内部测试。而beta-test指的是内测之后的公测,即完全交给最终用户进行测试。

4.黑盒测试分为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1)功能测试是黑盒测试的一个方面,检查实际软件的功能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

功能测试方法总结

包括逻辑功能测试。

ui测试ui=用户界面

可用性测试:是指从软件使用的合理性和方便性的角度来检查软件系统,从而找出软件中不方便的地方。

兼容性测试:包括硬件兼容性测试和软件兼容性测试。

(2)性能测试

软件性能主要包括时间性能和空间性能。

时间性能:主要指软件特定事务的响应时间。

空间:主要指软件运行时消耗的系统资源。

软件性能测试分为:

通用性能测试:是指允许被测系统在正常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下无压力运行的性能测试。

稳定性测试也称可靠性测试:是指被测系统连续运行,以检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负载测试:是指通过让被测系统在其可承受压力的限度内连续运行来测试系统的稳定性。

压力测试:是指对被测系统不断施加压力,直到被测系统被压垮,用来测试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验证系统或软件能够允许的最大应力。)

5.其他测试类型:

回归测试是指测试新版本软件,重复执行之前版本的用例。

冒烟测试(Smoke testing)是指在大规模测试新版本之前,需要验证软件的基本功能是否实现,是否可测试。

随机测试是指测试中的所有输入数据都是随机生成的,其目的是模拟用户的真实操作,寻找一些边际误差。

扩展数据:

测试流程

1.制定测试计划。

2.编辑测试用例。

3.执行测试用例。

4.查找并提交bug。

5.开发团队修复bug。

6.回测修复的BUG。

7.已经纠正的bug会被设置为关闭,没有正确纠正的bug会被重新激活。

软件测试阶段

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是对软件组件的测试,目的是检查基本软件组件的正确性。测试对象是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模块。

集成测试

集成,也称联合测试,是采用适当的集成策略组装程序模块,检查系统的接口和集成功能是否正确的测试工作。其主要目的是检查软件单元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集成测试的对象是通过单元测试的模块。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主要包括功能测试、界面测试、可靠性测试、可用性测试和性能测试。功能测试主要针对包括功能可用性和功能实现程度(功能流程业务流程、数据处理业务数据处理)的测试。

回归测试

回归测试是指在软件维护阶段检测由代码修改引入的错误的测试活动。回归测试是软件维护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研究表明,回归测试的成本占软件生命周期总成本的1/3以上。

与普通测试不同,回归测试开始时,测试人员有一套完整的测试用例可以使用。

因此,如何根据代码修改有效地重用已有的测试用例是回归测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此外,回归测试的研究方向还涉及自动化工具、面向对象回归测试、测试用例的优先级、回归测试用例的补充生成等。

状态

软件开发中出现错误或缺陷的机会越来越多,市场对软件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也逐渐增强。因此,软件测试在软件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但现实情况是,相对于软件编程,软件测试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很多人(甚至软件项目组的技术人员)对软件测试还存在认识误区,这进一步影响了软件测试活动的开展和软件测试质量的真正提高。

(1)误区之一:软件开发完成后才进行软件测试。

一般认为,软件项目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软件编码、软件测试和软件发布。因此认为软件测试只是软件编码后的一个过程。这是你不了解软件测试周期的误解。软件测试是一系列的过程活动,包括软件测试需求分析、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设计和测试执行。

因此,软件测试贯穿于软件项目的整个生命过程。在软件项目的每个阶段,都要进行不同目的和内容的测试活动,以保证每个阶段的正确性。软件测试的对象不仅是软件代码,还包括软件需求文档和设计文档。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应该是互动的。比如单元编码需要单元测试,模块组合需要集成测试。

如果等到软件编码结束后再进行测试,那么测试时间会很短,测试的覆盖面会很不完整,测试效果会大打折扣。更何况,如果这个时候发现了软件需求阶段或者概要设计阶段的错误,那么修复这样的错误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2)误区二:如果软件发布后才发现质量问题,是软件测试人员的错。

这种认识对软件测试人员的积极性打击很大。软件中的错误可能来自软件项目中的各种过程。软件测试只能确认软件有错误,不能保证软件没有错误,因为从根本上来说,软件测试不能发现所有的错误。从软件开发的角度来看,软件的高质量不是由软件测试人员来衡量的,而是由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过程来设计的。

软件错误不能简单归结为一个人的责任。有些错误可能不是技术原因造成的,可能来自混乱的项目管理。应该对软件项目的每个过程进行分析,从过程改进的角度找到错误的原因和改进措施。

(3)误区三:软件测试要求不高。找个人做就行了。

很多人认为软件测试就是安装运行程序,点击鼠标,按键盘的工作。这是由于不了解软件测试的具体技术和方法造成的。随着软件工程的发展和软件项目管理经验的提高,软件测试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立的技术学科,并演化为一个市场需求巨大的行业。

软件技术不断更新完善,新工具、新流程、新测试设计方法不断更新。需要掌握和学习大量的考试知识。所以有编程经验的程序员不一定是优秀的测试工程师。软件测试包括两个方面:测试技术和管理。完全掌握这两个方面,需要大量的测试经验和不断学习的精神。

(4)误区四:软件测试是测试人员的事,与程序员无关。

开发和测试是互补的过程,需要软件测试人员、程序员和系统组件。

教师之间应保持密切联系,需要更多的沟通和协调,以提高测试效率。另外,单元测试应该由程序员来做,测试人员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帮助设计测试样本。

对于测试中发现的软件错误,很多程序员需要修改代码来修复。程序员可以有目的地分析软件错误的类型和数量,找出错误的位置和原因,以便在以后的编程中避免同样的错误,积累编程经验,提高编程能力。

(5)误区五:项目进度紧的时候少做测试,时间充裕的时候多做测试。

这是忽视软件测试的表现,也是软件项目过程管理混乱的表现,必然会降低软件测试的质量。一个软件项目的成功实现需要一个合理的项目进度,包括一个合理的测试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要进行风险分析和相应的对策,不能因为研制进度的拖延而简单的缩短测试时间和人力物力。

由于缩短测试时间导致的测试不完整,项目质量下降带来的潜在风险往往会导致更大的浪费。克服这种现象的最好办法是加强软件过程的计划和控制,包括软件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测试测量和测试控制。

(6)误区六:软件测试是一份没有前途的工作。只有程序员才是软件高手。

由于我国整体软件开发能力比较低,软件过程非常不规范,很多软件项目的开发还停留在“作坊式”和“筑巢式”的阶段。一个项目的成功往往是由个人全能程序员决定的,他们负责整体设计和详细的程序设计,认为软件开发就是写代码,这往往给人的印象是程序员真的是很了不起的人,地位很高,待遇也很高。

所以在这种环境下,软件测试不被重视,软件测试人员的地位和待遇自然很低,甚至软件测试变得可有可无。随着市场上软件质量的不断提高,软件测试会越来越重要,相应的软件测试人员的地位和待遇也会逐步提高。

在软件流程标准化的大公司,软件测试人员的数量和待遇与程序员相差不大,优秀测试人员的待遇甚至高于程序员。软件测试将成为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行业,市场需要更多具有丰富测试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测试人员,他们也是软件专家。

前景

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软件产品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逐渐成为软件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几乎每一个大中型IT企业的软件产品在发布之前都需要大量的质量控制、测试和文档工作,而这些工作必须由熟练的软件专业人员来完成。

软件工程师在企业中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据业内人士分析,此类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城市,北京和上海分别占33%和29%。民营企业需求最大,占19%,外商独资欧美企业排第二,占15%。

但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企业对高素质测试工程师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国内对测试工程师的专业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很多人不知道测试工程师是做什么工作的。导致很多IT公司在实际工作中只能通过淘汰的方式来筛选测试工程师,所以短期内国内会出现测试工程师的严重短缺。

根据网上对IT人才招聘的了解,很多正在招聘软件测试工程师的企业,在招聘会上很少能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测试工程师的工作是使用测试工具,按照测试计划和流程对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甚至根据需要编写不同的测试用例,设计和维护测试系统,分析和评估测试计划可能出现的问题。

对于软件测试工程师来说,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任何严格的测试都必须是实践性的测试,因为这关系到一个产品的质量,测试工程师是产品出厂前的把关人。所以没有专业技术水平能胜任这个工作。

同时,由于测试工作一般由几个测试工程师共同完成,测试部门一般要与其他部门的人员沟通,这就要求测试工程师不仅要有很强的技术能力,还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

参考:百度百科-软件测试

话题:测试工程师个人工作总结(多篇)

内容来自用户:junge198911

测试工程师个人工作总结

本文总结了以下测试工程师的个人工作,供大家参考!

总的来说,在xx,我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l项目测试工作

l知识和经验共享

l完成所需知识的积累。

l工具学习和研究

具体如下:

1.项目测试工作

这段时间主要协助c.y.x做cmbp项目测试。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l提供关于测试用例准备的反馈;

l分析测试过程和测试情况,并提供意见;

l设计业务测试数据的例子;

l绘制系统的关键业务流程;

l进行主要功能的接口测试和功能测试;

l根据测试用例进行测试,提交测试报告;

l进行需求验证。

2.知识和经验分享

这部分工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项目测试经验总结。

完成“测试经验交流和知识分享”简报,包括简报材料的制作。本次简报包括:项目测试经验介绍、测试度量、性能测试知识介绍、loadrunner使用经验交流。

对现有的测试规范提供改进反馈;

根据以往经验,在cmbp项目中提供帮助。

3.完成所需知识的积累。

这部分工作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学习所需的知识、工具和技能。主要是按照《新员工入职指引表》的要求做的。主要内容如下:

学习金融行业的业务知识。

学习公司的研发;d标准二。其实江湖网上有很多关于搜索技巧的文章,可以自己学习。记住搜索引擎是帮助你成功的有力武器。3.应用服务器系统是测试环境;5.质量监控。

话题:测试总结报告模板一

内容来自用户:oracle Gemini

保密级别|公开|

本版| |V0.1| |

文件编号|

CMMI

测试总结报告

文件类型:CMMI

写于:2001年1月23日

作者:EPG集团

发行范围:全公司

更改记录

版本号|修改点描述|更改者|存储位置|批准人|批准日期|

修改描述的内容有几种:新建、修改(修改描述)、删除(删除描述)。

* * *测试总结报告

一、测试总结报告表

目的:便于项目组成员对项目状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测试项目名称|项目在测试期间使用的名称。|备注|

产品名称|产品列表名称。|版本号|产品的版本号。一般采用四位数编码方式。|截止日期| 2006年1月16日|项目信息|项目名称编号| * * |开发经理|项目经理是R & ampD |产品介绍|简要描述产品的功能和性能。|产品配置|软硬件配置方法。|产品CD目录| CD目录。|加密方法|各种软件使用的加密工具和方法。|加密方法|具体的加密方法。|测试系统|待测试的操作平台和支撑环境。|测试项目|安装、卸载|施工组| |自动运行安装| Setup.exe安装|

群组|

桌面快捷方式|

文档是否正确|

Flash版本和更新|

自动运行地图版本和是否更新|

安装版本和更新|

软件|功能、性能、兼容性、稳定性|硬件|兼容性、稳定性|测试活动介绍|测试周期:从开始到结束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测试人员:参与测试的人员。|

版本注册|测试中的更新版本

话题:软件测试方法?都有哪几种?

第一种测试方法是试图验证软件是否“工作”,所谓“工作”是指软件的功能按照预先设计执行;第二类测试方法是试图证明软件“不工作”。

另外还有两类:白盒法和黑盒法。

白盒法:当你知道程序的流程后,用不同的数据测试你的程序的代码,验证程序的正确性。有:条件测试、路径测试、条件组合。

白盒方法用于程序开发的早期阶段。

黑盒法:主要用于程序开发的后期,即在程序的过程被正确测试后,对程序的结果进行测试。有哪些因果法,边际值法等。

具体来说,你可以买一本软件工程方面的书。

还有另一种方法:

功能:可接受性测试、用户界面测试、探索性或开放性测试、性能测试、回归测试、强度测试、集成和兼容性测试、组装/安装/配置测试、国际化支持测试、本地化语言测试;

这些都是测试方法。

话题:软件测试的方法有哪几种?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软件测试》

目录

第1章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1.1软件质量的概念

软件质量的定义

1.1.2软件质量属性

软件质量模型

1.1.4软件质量测量

1.1.5影响软件质量的主要因素

1.2软件测试的概念

1.2.1软件测试的定义和目的

软件测试的原则

1.3软件缺陷和错误

1.3.1软件缺陷的定义和类型

软件缺陷的级别

1.3.3软件缺陷原因

1.3.4软件缺陷的构成第1章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1.1软件质量的概念

软件质量的定义

1.1.2软件质量属性

软件质量模型

1.1.4软件质量测量

1.1.5影响软件质量的主要因素

1.2软件测试的概念

1.2.1软件测试的定义和目的

软件测试的原则

1.3软件缺陷和错误

1.3.1软件缺陷的定义和类型

软件缺陷的级别

1.3.3软件缺陷原因

1.3.4软件缺陷构成

1.3.5修复软件缺陷的费用

1.4软件测试的经济学和心理学

软件测试心理学

软件测试的经济性

1.5软件质量保证

软件质量保证概述

1.5.2软件质量保证活动的实施

1.5.3软件验证和确认

1.5.4任务分析的验证和确认

本章摘要

第二章软件生命周期中测试的实施

2.1软件开发阶段

软件生命周期

2.1.2软件测试生命周期模型

2.1.3软件测试过程模型

测试信息流程

2.2测试的需求获取和分析阶段

2.2.1实施需求评审

2.2.2审查需求规格

2.2.3 Wiegers用例及需求评审表

基于原型的测试

2.2.5基于需求的测试覆盖评估

2.3设计阶段的测试

设计的测试因素

2.3.2实施设计评审

2.3.3审查设计规范

设计元素的覆盖原则

2.4编程阶段的测试

2.4.1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2.4.2源代码的控制流覆盖原则

2.4.3源代码的数据流覆盖原则

2.4.4源代码的静态分析和动态测试

2.5运行和维护阶段的测试

2.6回归测试

2.6.1回归测试的概念

回归测试的类型

回归测试的时间安排

2.6.4回归测试的实施

本章摘要

第3章代码检查、走查和评审

3.1桌面检查

3.1.1实施案头检查

3.1.2桌面检查清单

3.2代码检查

3.2.1具体角色和职责

3.2.2代码检查的实现

代码检查清单

3.3演练

3.3.1具体角色和职责

3.3.2走查的实施

3.3.3穿行中的静态分析技术

3.4同行评审

3.4.1同行评审的角色和职责

3.4.2同行评审内容

3.4.3评审方法和技术

3.4.4审查工作

本章摘要

第4章白盒测试

4.1覆盖范围的概念

4.2逻辑覆盖

4.2.1语句覆盖率和块覆盖率

4.2.2覆盖范围的确定(分支覆盖范围)

4.2.3有条件覆盖

4.2.4条件/决策范围

条件组合保险

路径覆盖

4.2.7 ESTCA覆盖范围

4.2.8 LCSAJ覆盖范围

4.3路径

4.3.3循环复杂度和基本路径测试

4.4数据流测试

4 . 1 . 1定义∕使用测试的几个定义

4.4.2定义/使用测试示例

4.4.3定义/使用路径测试覆盖指示器

4.5基于覆盖率的测试用例选择

4.5.1覆盖率的使用

4.5.2使用最少的测试用例来实现覆盖率。

4.6程序插桩技术

程序桩插入

4.6.2测试覆盖率的程序工具

4.6.3断言检测的程序工具

4.6.4数据流异常检测的程序工具

本章摘要

第5章黑盒测试

5.1等价类测试

等价类的概念

5.1.2等价类测试的原则

5.1.3等价类方法的测试用例设计示例

5.2边界值分析

5.2.1边界值分析的概念

5.2.2选择测试用例的原则

5.2.3边界值法测试用例设计示例

5.3基于决策表的测试

5.3.1决策表的概念

5.3.2基于决策表的测试用例设计示例

5.4基于因果图的测试

5.4.1因果图的适用范围

5.4.2用因果图生成测试用例

5.4.3因果图测试用例设计示例

5.5基于状态图的测试

状态图

5.5.2使用状态转移树生成测试用例

5.5.3使用状态转换表生成测试用例。

5.6基于功能图的测试

功能图

5.6.2功能图法设计的测试用例实例

5.7基于用例及场景的测试

5.7.1基本流和替代流

5.7.2使用用例及场景设计测试用例的例子。

5.8基于有向图的测试用例设计

5.8.1使用基于有向图的测试

5.8.2基于事务流建模设计测试用例

5.8.3基于控制流建模设计测试用例

5.8.4基于有向图的测试用例设计过程

5.9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的测试

5.9.1提取功能描述、构造因子/状态表。

5.9.2加权筛选生成因子分析表。

5.9.3使用正交表构建测试数据集

5.10其他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技术

本章摘要

第6章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6.1单元测试的基本概念

单元测试的定义

6.1.2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与系统测试的区别

单元测试环境

6.2单元测试策略

自顶向下的单元测试策略

自底向上的单元测试策略

隔离测试

综合测试

6.3单元测试分析

模块接口

6.3.2本地数据结构

独立路径

错误处理

边界条件

6.4单元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原则

6.4.1单元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步骤

6.4.2单元测试中的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6.5集成测试的基本概念

6.6集成测试策略

6.6.1基于分解的整合策略

6.6.2基于功能的集成

基于路径的集成

6.6.4基于调用图的集成

6.7综合测试分析

架构分析

模块单元分析

界面分析

风险分析

测试性分析

6.7.6集成测试策略分析

常见集成测试故障

6.8集成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原则

6.8.1集成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步骤

场景测试

本章摘要

第7章系统测试

7.1系统测试的概念

7.2系统测试的方法

功能测试

协议一致性测试

性能测试

压力测试

容量测试

安全测试

故障恢复测试

备份测试

图形用户界面测试

鲁棒性测试

兼容性测试

可用性测试

安装测试

文件测试

在线帮助测试

数据转换测试

7.3系统测试的实施

确认测试

7.3.2阿尔法测试和贝塔测试

验收测试

7.3.4系统测试问题的总结和分析

7.4系统测试的原则

本章摘要

第八章软件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

8.1软件性能测试的基本概念

软件性能

软件性能测试

8.2软件性能测试的执行

8.2.1性能测试的过程和组织

性能分析

8.2.3性能测试自动化

8.3软件可靠性的概念

8.4软件可靠性测试的执行

8.4.1软件可靠性测试过程

软件可靠性预测

8.5软件故障数量的预测

8.6软件可靠性分析

本章摘要

第九章面向对象软件的测试

9.1面向对象软件测试的问题

9.1.1由面向对象的基本特征引起的测试问题。

9.1.2面向对象程序的测试组织

9.2面向对象软件的测试模型和策略

9.3面向对象程序的单元测试

方法水平的测试

类别级测试

9.3.3类树级测试

9.4面向对象软件的集成测试

9.4.1面向对象软件的集成测试策略

9.4.2类间连接的测试

9.4.3面向对象软件集成测试的UML支持

9.5面向对象软件的系统测试

本章摘要

第十章Web应用软件测试

0.1 web应用软件的特点

0 . 1 . 1 Web应用软件的概念

0 . 1 . 2 Web应用软件的特点

10 . 1 . 3 web应用软件的基本结构

10 . 1 . 4 web应用软件的常用开发技术

10.2应用服务器的分类和特征

三层和多层架构

应用服务器的分类

0.2.3应用服务器对Web应用软件测试的影响

10.3 Web应用软件测试策略

10.3.1表现层测试

10.3.2业务层测试

数据层的测试

10.3.4层间集成测试

0.4 web应用软件的系统测试技术

功能测试

性能测试

易用性测试

内容测试

安全测试

接口测试

0.5基于数据库的Web应用软件性能测试

0.6 web应用软件的系统安全检测和保护

入侵检测

漏洞扫描

安全政策

本章摘要

第十一章其他测试

1.1兼容性测试

硬件兼容性测试

软件兼容性测试

数据兼容性测试

1.2可用性测试

简单安装测试

1.2.2功能可用性测试

用户界面测试

1.3极限测试

极限编程的基础

极限测试

JUnit简介

1.4文件测试

文件测试的范围

用户文件的内容

用户文件的测试

本章摘要

第十二章软件测试过程和管理

2.1软件测试过程

12.1.1测试过程的概念

测试过程的抽象模型

12.1.3测试阶段的测试活动

12.2测试过程的组织和管理

12.2.1软件测试过程管理的特点

12.2.2软件测试过程人员组织

12.3测试计划管理

测试计划目标

测试要求的分析

测试策略和方法

测试计划工作流程

测试计划的要点

12.4测试设计和实施管理

12.4.1软件测试设计和实施的主要内容

软件测试设计和实施的要点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测试用例的管理

测试开发

12.5测试环境管理

测试环境的定义

12.5.2测试环境是测试的基础。

测试环境的要素

测试环境的准备

12.6测试执行管理

12.6.1基于测试环境的测试用例执行

12.6.2测试用例执行的记录和跟踪

12.6.3软件缺陷的跟踪和管理

测试执行活动的结束

12.7测试质量分析

12.7.1评估系统测试的覆盖范围。

软件缺陷分析方法

12.8测试总结管理

2.9测试过程的改进

12.9.1软件测试过程改进概念

12.9.2软件测试过程改进的具体方法

本章摘要

第十三章软件自动化测试

13.1自动化测试的原则和方法

3.2自动化测试的局限性

13.3自动化测试用例生成

13.3.1脚本的功能、质量和编写原则

脚本的基本结构

13.4测试执行的自动化

13.5测试结果更加自动化。

13.5.1自动比较的基本概念

动态比较

实施后的比较

13.6基于STAF/STAX的自动化测试框架

13.7测试工具的分类和选择

测试工具的分类

测试工具的选择

3.8主流测试工具

主流单元测试工具

3.8.2主流功能测试工具

3.8.3主流负载测试工具

13.8.4主流软件测试管理工具

本章摘要

第十四章软件测试的标准和文档

14.1软件测试标准

软件测试规范

14.1.2软件测试文档编写规范

14.2软件测试文档格式和模板

软件测试文档的格式

软件测试部分的模板

本章摘要

第十五章软件测试实践

15.1软件测试过程管理实践

15.1.1测试实践中测试过程的类型

测试计划实践

15.1.3试验设计和实施的实践

测试执行实践

测试总结实践

15 . 1 . 6 QE套件Web1.0软件测试过程管理平台的实践

15.2白盒测试实践

15 . 2 . 1 qes at/c的介绍

15.2.2测试程序链接的描述

测试准备

静态分析

动态测试

原创文章,作者:凯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rixz.com/bazi/119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