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九天是什么意思

易经究竟是什么刘晓林我在前面的序言中写过:中国的《易经》确切讲并非是某位贤哲所写的著作,称其为“易学”更为恰当。根据现存的史料来看,它在最初并非以书的形式出现而是作为一种集体智慧(易经思想)被中国人所共享的,它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才逐步得以完善。在这一点来看,称“易经”为书是不妥的。但以《易经》相

易经究竟是什么

刘晓林

我在前面的序言中写过:中国的《易经》确切讲并非是某位贤哲所写的著作,称其为“易学”更为恰当。根据现存的史料来看,它在最初并非以书的形式出现而是作为一种集体智慧(易经思想)被中国人所共享的,它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才逐步得以完善。在这一点来看,称“易经”为书是不妥的。但以《易经》相称也无妨,它作为无形之书早已充盈天地、影响万物。

现在的人们多将《易经》(事实上的易经思想)等同于《周易》,于是原本并非出自一人的智慧便被周文王所独享了!(传说中连山易祖、九天玄女等人作《连山古易》、《归象易》、《归藏易》,伏羲则创八卦等这些都应归入“虚拟存在”的《易经》一书中;圣人修易,经过圣贤们的“接力传递”到了周文王时才出现了《周易》。而目前所知,《连山古易》、《归象易》、《归藏易》等只有名称记载却无明确的内容所传。《三字经》:“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所以即使有真实的《易经》存在,现在我们所说的《周易》也只是组成《易经》的“四易”之一。)

《易经》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很大完善,孔子等贤达对易经思想的丰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后,汉代的象数之学(卦气说,五行说,纳甲说)、魏晋唐的“玄学”、宋明的五大学派(理学派、数学派、气学派、心学派、功利学派)使得《易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今天仍有不少的人对《易经》做着探索与阐释。《易经》的科学内涵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承认和尊敬,它已从初始阶段以摇卦占筮为主发展成为博大精深、涉及了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变化的永恒经典。

与《易经》有关》的著作不下千种,较为重要的有京房的《京氏易传》、朱熹的《易学启蒙》、《周易本义》、来知德的《周易集注》、孔颖达的《周易正义》、张载的《横渠易说》、程颐的《伊川易传》、司马光的《温公易说》、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王夫之的《周易外传》、王以雍的《易经解析与致用》等。

易经九天是什么意思

易者,变化;经者,永恒。《易经》作为研究变化、永恒之学,实际上便是研究世间事物的“过程”(宏观与微观兼顾)之学。《易经》在中国文化史上评价甚高,被称为文化之根,群经之首。(群经者,《易》、《诗》、《书》、《礼》、《乐》、《春秋》。此处六经的《易》实指《周易》,而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则意指《易经》)为什么?

因为《易经》从两方面来研究变化:一是从道理、法则上来研究,简称“易(义)理”,思维的着眼点在于抽象、理性、逻辑。二是从形象、性质上来研究,思维的着眼点在于形象、感性、直觉。同时,它又辅以象数(比如《易经》中的河图洛书、卦象等)把大致的、模糊的转化为具体的、明确的。也就是说,易经思想中既有对事物本质内在的研究,也有对事物表象外在的参考。

整体来说,《易经》思想以“智者察同”为主旨、以对事物宏观性、共同性、普遍性的研究为主;以“愚者观异”为补充,以对事物微观性、个别性、独特性的研究为辅。

易经的伟大之处即在上述。概言:它最大限度地连接了主观(思维)与客观(存在),既有独立又有融合,既有清晰又有混沌。它阐述了变化与永恒、无限与有限的相互转换的可能性——宇宙间的一切存在和整个宇宙作比,充其量是自然趋近的摹品而已。相对与绝对,它们彼此依附、互为注释。

易经研究的范畴如下:象(存在:不仅是自然存在,也包括人类的主观认识)+数(“位置”:万物自在宇宙出现之时就有对应的精确坐标)+理(规律:连接象和数的纽带,其隐藏于时空)。

原创文章,作者:凯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rixz.com/bazi/117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