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八字桥乡火车站

12月3日,初冬时节,走进尤溪县八字桥乡后曲村,户户通水泥路掩映在田间,亮窗白墙的房屋错落有致,农民休闲公园里传来阵阵笑声,整个村庄呈现出一派美丽和谐的景象。后曲村位于八字桥乡东部,省道304线贯穿全村,土地总面积7763亩,共有2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7户、826人,党员30名,先后获

12月3日,初冬时节,走进尤溪县八字桥乡后曲村,户户通水泥路掩映在田间,亮窗白墙的房屋错落有致,农民休闲公园里传来阵阵笑声,整个村庄呈现出一派美丽和谐的景象。

后曲村

三明八字桥乡火车站

位于八字桥乡东部,省道304线贯穿全村,土地总面积7763亩,共有2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7户、826人,党员30名,先后获得了市级生态村、县级文明村、优秀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1996年5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后曲村调研,对当地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要求。

“二十多年来,后曲村党支部不忘初心,牢记习总书记的指示,围绕‘强组织、兴产业、求发展、带民富’的工作思路,发展成为八字桥乡唯一一个没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村。”村党支部书记郑建明说。

支部联系企业,党员带头服务,扶持产业发展,这是后曲村脱贫致富的保障。郑建明介绍,2006年,后曲村村民生活已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后曲村发挥本地特色优势,用好“中国金柑之乡”“中国毛竹之乡”的名片,引导金柑种植大户建设大棚金柑园,引进花卉种植产业,积极扶持其他产业发展,建立“支部联系点”,指导党员学习新种植方法,组织党员参加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党员服务水平,以实现村企共赢。

“20年前,村财没有收入,而且还负债累累,村民年人均收入800元。现在村财收入达4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达12000元。”村老支部书记吴绍有回忆起当年习近平来村里调研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他说,后曲村能有今天的成绩,是因为历届村两委干部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持家有道”。

近年来,后曲村进驻了鸿锦竹业有限公司、林下经济合作社等3家企业。“党支部积极与企业沟通,引导企业优先采购本地原材料和优先录用本地劳动力,目前基本消化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上形成了良好氛围。”郑建明说。

村民郑清煦今年72岁,谈及村里最大的变化,他说要数家门口的这条水泥路,“以前是泥土路,坑坑洼洼,下雨天不好走,现在户户都通了水泥路,出门安全又方便。”

“现在我们村的生活跟以前不一样了。”郑清煦总结说。

在他看来,所谓的不一样,除了门前的这条路,还有就是村里修建了农民休闲广场,大家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他说,以前大家晚上没地方去,便聚集在一起打牌。现在大家喜欢到广场跳舞、散步、聊家常,他觉得村里的民风有了很大的改善。

后曲村是一个典型的“空巢村”,全村240多名青壮年几乎“倾巢而出”,剩下的便是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如何照顾好这一群体,解除外出人员的后顾之忧?

村民郑秀兰,今年95岁,子女外出务工,是一名独居老人。然而,她却生活无忧,因为有乡住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的照顾,打扫卫生、洗衣服、买米买菜、缴交电费等,这些都是帮扶干部的“份内事”。

后曲村以“两心工程”为载体,“党群连心卡”为抓手,与乡民政办、残联、人社所、中学、小学等部门联动的“1+3+N”模式,通过“错时服务”“预约服务”“代办服务”“上门服务”等方式,为村里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提供专门服务。

“做家长、串家门、聊家常、干家务、增家财,通过‘五家工作法’,党员干部贴心服务困难群众,不仅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弘扬了孝德文化,也融洽了党群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建设美丽乡村,吸引更多村民返乡创业。”八字桥乡党委书记严良雄说。

(三明日报记者 郑丽萍 三明日报尤溪记者站 邱慧敏)

原创文章,作者:凯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rixz.com/bazi/112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