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那有八字砖卖

花费132.6万元,建了个红砖毛坯房,建筑师所追求的“乡村美学”,遭遇着理想和现实的强烈冲突。|作者:长夏|编辑:阿晔|编审:劳灵格推倒甘肃农村土房,重建“梦幻田园居”,花费高达132.6万元,成品看起来却像红砖毛坯房,甚至让人联想到“公厕”“监狱”?已经播出到第八季的《梦想改造家》,最近让网友们吵

花费132.6万元,建了个红砖毛坯房,建筑师所追求的“乡村美学”,遭遇着理想和现实的强烈冲突。

|作者:长夏

|编辑:阿晔

|编审:劳灵格

推倒甘肃农村土房,重建“梦幻田园居”,花费高达132.6万元,成品看起来却像红砖毛坯房,甚至让人联想到“公厕”“监狱”?

已经播出到第八季的《梦想改造家》,最近让网友们吵翻了天,建筑师陶磊也成了被批评的靶子。目前,仅“梦想改造家的最差设计出现了”这一微博热搜话题,阅读量已超过3.6亿。

围绕这次改造引发的舆论争议,《环球人物》记者找到一些建筑设计从业者聊了聊。

实间建筑设计主理人阿流认为,单纯从建筑角度看,陶磊的设计还是过关的,像是保温、平房等网友们眼中的“槽点”,陶磊团队的解释都说得通。“百万毛坯房”的最大问题,还是在于脱离了委托人朴素的居住需求。

“这个要是放在大城市的厂房改造园区,毫无违和感,并且可以说做得不错。但如果是乡村民居,就不太有家的感觉。砖墙和未经处理的水泥面会显得比较冰冷,让人不想睡进去。”她说。

在业内人看来,节目里的新房其实没那么不堪,但建筑设计项目中甲乙方的沟通、乡村美学的表达与住宿需求的平衡,确实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改造新房“翻车”了?

从业近20年的建筑师陶磊可能万万没想到,一个花费了他颇多心思的房屋改造项目,会在网上引发一场舆论风暴。

11月20日,《梦想改造家》播出第八季第六期,主题是“改造西北空巢之家”。

委托人杜兴昌,一位68岁的甘肃大爷,家住白银市水泉镇牙沟水村。多年来,他和妻子靠着种地、养羊、到煤矿打工,把五个儿女拉扯成大学生。

如今,子女们走出家乡,四散在宝鸡、昆明、兰州、白银等城市定居。农村生活有诸多不便,他们一直想把老杜接到城里照顾,但老两口舍不得离开居住、劳作了一辈子的土地。

“土地这个东西,可以说是宝贝。只要你在田里好好干活、下苦工,不要辜负土地,土地一定给你回报。”老杜话说得朴实,却满含对土地的深厚情感。

·老杜夫妻在田间散步。

老两口在老家,年轻人在城市,全家族20人的团圆就成了不容易的事。老杜琢磨着把老房重建——老房已有40年历史,始建于老杜父亲一辈,在老杜手中发展成包括厨房、起居室和4间卧室的平房小院儿。

他觉得,农村的房子再怎么重建,“和城市比还是差很远”。但只要建得稍微好一些,孩子们回来后就能适应村里的生活,“他们以后哪怕退休了还能回来(住)”。

·老杜家原来的平房小院儿。

接手老杜家重建项目的建筑师陶磊系科班出身,在圈内小有名气。公开资料显示,他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2012年获得过中国建筑传媒奖青年建筑师提名。

从节目来看,陶磊是有自己想法的,没有一味追求“高大上”:“(这个房子)不是简单迎合城里人时髦的口味,也不是回到过去的农村的房子。”

最终,在花费了132.6万元(土建 88.6万元,硬装 32.3万元,软装 11.8万元)后,陶磊带领团队建成一座约200平方米的红砖院落,建筑主体由钢筋混凝土和当地特色红砖组成。

11月19日,陶磊还在个人微博上兴冲冲地转发了节目预告,配文道:“大西北,低造价,疫情交通物流管控,几经磨难,终于昨晚封镜!”

谁曾想,节目上线后,网友们“炸锅”了。作为一档有着八年历史的家装改造节目,《梦想改造家》的口碑一直不错。但这次改造,似乎成了少数争议案例里“翻车”最狠的一次。

·老杜家改造前后。

“像养牲口的红砖大平房。”“人家是农民,100多万元攒了一辈子,可以退钱吗?” “充满了对农村的刻板印象。”“梦想改造家变成梦想毁灭家。”类似的评论比比皆是。

梳理起来,网友们的吐槽和质疑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

红砖房的质感过于粗糙,看起来像毛坯房却耗费130多万元,远超农村自建房的普遍水平。

白银冬季最低温度可达零下18摄氏度左右,风雪、沙尘都很常见,房屋墙上却有多处镂空设计,保暖效果存疑。

屋内的走廊十分狭长昏暗,卫生间没有做干湿分离及扶手,厨房及餐厅很小,似乎不符合空巢老人及大家族聚会的使用需求。

·引发网友争议的多处设计。

此外,老杜原本的理想新房,是近年来流行于乡间的欧式二层小楼。陶磊在节目中提到,他也成长于农村,比较能够理解老杜的想法,但他对欧式楼房还是有不同观点:“他们家的矛盾点不是用地(紧张),居住在二层,其实很不方便。”

经过双方沟通,陶磊在整体平房的基础上加入部分楼房,把两间卧室放在了二层。但这一设计方案,仍然成为后期网友吐槽陶磊“漠视委托人需求”的例证之一。

·老杜原本的理想新房是欧式楼房。

132.6万到底花在哪儿?

每一期《梦想改造家》的结尾,通常是委托人来到新家的情景。在这期节目中,老杜和儿女们看到新房时,并没有在镜头前表露出明显的不悦,反而连连称好。

“比我想象中的还好。”“这个砖非常有特色。”笑容满面的老杜或许也没料到,自家的新房会受到这么大的关注。

·老杜在节目中称赞新房。

他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受疫情影响,节目拍摄时很多建筑材料没到位,所以新房目前还没有交房,他和家人也尚未入住。“真正交工我们才能评价,才能给人家定论是好还是不好。”

有网友在这段采访中注意到一个细节:记者提出老杜在节目里说挺喜欢新房,老杜没有接话,而是“嘿嘿”地笑了起来。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针对网友质疑,陶磊公司相关负责人出面做了回应。

谈到没有建造楼房的问题,该负责人说,设计进行中,陶磊和业主有充分沟通,对老人的生活习惯也有长时间的体验和观察。

“城市的高品质居住都是反高层的,二层会带来和土地自然景观的脱离,带来交通上的不便,在用地并不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是不建议的,我们需要做出专业的判断。”

在保暖考虑上,陶磊在节目中提到,房子的保暖层主要使用了砖墙、保温材料、中空层、木板这四层结构,厚度达到12厘米,符合当地气候要求。

该负责人也表示,网友们质疑的镂空只出现在院墙及卫生间玻璃高窗的外侧,并不在主体墙体,所以“对保温不会有任何影响”。

至于大家最为关心的造价,其实从节目中已能看出超支端倪。

陶磊一开始就说要考虑农村住房的经济适用性,为此选用了当地烧制的约0.5元/块的红砖。但在房屋施工过程中,砖墙的垒砌要求工人有较高工艺,为加快进度,施工方从北京找了一些师傅,增加了人工成本。

此外,包括钢筋、水泥在内的部分大宗建筑材料在施工期间迎来一轮涨价,仅新房的地基花费就超过10万元,陶磊在节目中坦言“超出预判”,但为了安全问题,该用的材料还是不能省。

对于造价问题,前述负责人并没有直接回应,而是解释说目前房屋改造仍未结束,团队后续会进行完整的项目介绍。

不管背后有什么客观原因,132.6万元的造价,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确实近乎天文数字。

结合过往媒体报道和公开资料来看,在甘肃,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的自建房,造价一般为30万元到40万元。白银市目前的新房均价为3660元平方米,132.6万元可以买三套120平米的新房。

21日晚间,《梦想改造家》节目组就造价作出回应:“节目组和委托人杜伯伯的子女们各承担了一半。”

针对网友吐槽的“毛坯房既视感”,节目组表示,受疫情影响,改造过程多次中断,“节目中呈现的事实上是一个尚未完成的作品”,后续会与委托人及其子女保持良性沟通,结合其实际生活环境和网友们的建议,对房屋进行持续完善。

·《梦想改造家》回应。

“乡村美学”为何不受待见?

昆明那有八字砖卖

“百万毛坯房”引发巨大争议后,陶磊过去的得意之作“凹社”也被大家翻了出来。

凹社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是陶磊为一位艺术家设计的集住宅、工作室、美术馆于一体的建筑。这栋建筑也用到了“砖墙+清水混凝土”的组合,但整体看上去美观很多。

·凹社效果图。

值得注意的是,陶磊在节目中说,他觉得老杜的新家应该是一个“顺应中国时代发展的、面对未来”的乡村建筑,符合乡村生活的感受。

可惜,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却似乎并没有乡村民居与自然山水有机融合的美感。

对于新房的一些建筑细节,比如网友吐槽的昏暗走廊,阿流告诉《环球人物》记者,她作为建筑师也不太认可。

“以前业主就是通过中庭的院子进入每个房间,比较方便也比较舒服。新的回廊我猜是想增加一些动线的趣味性,但其实对于家庭生活来说,方便好用才是最重要的。”

阿流对《环球人物》记者坦言,132万元的造价也让她相当吃惊,“我觉得引发争议的一个导火索就是大家没看出来132万元花在了哪里”。

她分析,除了主要建材涨价,大量使用红砖可能也是超支的原因之一,比如陶磊特意给几棵枣树设计的圆形院墙,从实用性上考虑其实完全可以省去。

·枣树周围的院墙。

和阿流的观点类似,多位从业者认为,陶磊选用的红砖缺乏质感,建筑表面较为粗糙,且跟当地的自然景观缺乏呼应,以至于有些设计看上去像是“为了设计而设计”,成了整栋房子的败笔。

“室外墙面可以大面积‘玩砖’,室内就作为点缀元素就好了。设计是服务,不是艺术创作。”一位设计师说。

不过,也有从业者直言,房屋实用性如何,最终还是需要业主本人来判断。对于老杜家的新房,网友们需要理性看待,没必要对建筑师进行人身攻击。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建筑界也掀起了新一轮乡村建设实践。然而,很多建筑师所追求的“乡村美学”,却遭遇了理想和现实的强烈冲突,陶磊的作品并不是孤例。

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在杭州文村设计的“文村新村”,2015年落成后也引发不少讨论。

十多栋新农居以灰、白、黄三种色调为主,结合了江浙民居的传统格调和王澍的前卫理念,一些居民却觉得“不接地气”甚至是“歪门邪道”。

·王澍设计的杭州市富阳区洞桥镇“文村新村”。图片来源:浙江日报

当然,这些实践中也不乏成功案例,比如2017年火爆网络的杭州市东梓关村“最美农村回迁房”。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起初,习惯了自建房的村民们也大多青睐铺满瓷砖、装有罗马柱的欧式别墅,在设计团队的反复沟通下,村民们才接受了白墙灰瓦的中式建筑群。

·杭州市富阳区场口镇东梓关村的“最美农村回迁房”。

WTL Design创始人田丽莲告诉《环球人物》记者,如果一位建筑师在中国乡村探索了“诗意的栖居”,引发大家的关注和跟进,其实是挺好的事。“当然,房屋改造的前提还是要兼顾功能和美学需求。红砖也好,石头也好,再‘土’的材料,如果能满足两方面的需求,都可以变成最恰当、最合适、最好的材料,都不应该被低估。”

学者袁枚、张弘曾在《世界建筑》上撰文谈到乡村建筑的美学问题。他们认为,美学本身并没有绝对的高低对错,作为建筑师,重要的不是倾向哪一种审美,而是知道每一种审美从何而来,本质如何,受众是哪些人,如何共同构筑整个文明的审美生态演化体系。

“在面积广袤、历史深厚、地区差异极大的中国乡村,乡村建筑更多承载的是乡土社会的集体认同以及真实的乡村生活需求。忘却个人的风格偏好,积极推广适合的现代建筑材料技术同时避免强推其美学风格,真诚地从村民的主体性出发,关注其生活质量与成本,让建筑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根植乡村,这些本体因素将会自然生长出属于当地的乡村美学。”文章写道。

正如《梦想改造家》委托人老杜所说,“凤凰再好也是小窝出来的,人要有根有底”。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如何让乡村建筑既满足宜居需求、又保留文化传统,需要建筑界去探索和思考,也值得每一个人关注。

原创文章,作者:凯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rixz.com/bazi/101903.html